人员定位将成煤矿行业强制标准 - 内蒙古德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欢迎来到内蒙古德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农业及环境监测类传感器事业部



人员定位将成煤矿行业强制标准

内蒙古德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解决方案 联系电话:15384841043张工

发布日期:2021-10-29

煤矿,在中国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名词。

 

作为中国工业的"粮食",煤矿在过去几十年有太多的记忆,比如说,

 

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工厂;

 

一个个富得流油的"煤老板"

 

当然,还有一件件骇人听闻的矿难事故。

 

"高危""财富"是煤矿行业两个最主要的标签,而后一次次的政策整顿,以及其他能源的兴起,社会对于煤矿的关注度也逐渐下降。

 

时至今日,煤矿依然是主要的工业能源之一,根据统计,中国原煤的产量相较于早些年有所下降,但是在最近几年,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来源: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火力发电是消耗煤炭最大的应用领域,此外,钢厂与焦化厂也是煤炭消耗的重要领域。可以说,煤炭对于工业的贡献并没有减少。
 

 

【安全问题,煤炭行业挥之不去的伤痛】

 
 
谈到煤矿,就不得不说,煤矿的安全事故,作为一个高危行业,再加上开发与管理的不规范,导致中国的煤矿行业经常会出现令人咋舌的矿难,每年因煤矿安全事故死亡的人数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中国煤矿历年死亡人数:

 

 

 

 

中间有几年的数据网上没有找到权威的数字,不过从上表的统计也可以看出,煤矿的死亡数字相较于10多年已经有了极大的改善,这也说明了煤矿规范化管理之后,每年因矿难而死亡的数据有了明显的下降。
 
但是这并不够,相较于欧美国家的煤矿安全水平,中国还有较大的差距。
 
 
【物联网时代下,为降低煤矿安全事故提供技术支撑】
 
 
如何提升煤矿安全水平呢,除了管理手段之外,就需要依靠技术手段。
 
在物联网时代,各项技术的发展为煤矿安全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契机,尤其是矿井人员的实时定位管理,对于煤矿场景的人员身份识别、作业规范、逃生与搜救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煤矿技术安全的核心部分。这也引起了国家监管层面的重视。
 
近日,国家煤监局网站发布消息称,根据《应急管理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国家煤监局组织全国安标委煤矿安全分标委编制了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据介绍,2015年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关于下达2015年安全生产行业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批准安全生产行业标准研究制定项目"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用技术条件",项目计划编号为AQ-2015-23,并确定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主要起草单位,负责标准的编写制定工作。 
 
标准按照GB/T1.1的规定和实际内容的需要,分成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七章,对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进行标准化。标准主要内容包括最大静态定位误差、最大动态定位误差、定位卡与分站之间的无线传输距离等方面。
 
国家煤监局指出,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遏制煤矿井下和采掘工作面等重点区域超定员生产,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防止人员进入盲巷等限制区域,防止超层越界盗采和矿井水灾、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事故发生,控制作业人员超时下井,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加强领导下井带班管理,加强考勤管理和应急救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建议该标准为强制性行业标准。
 

 

 

下面是该标准的部分主要技术指标:
 
1.最大静态定位误差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最大静态定位误差应不大于 3 m。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最大静态定位误差应不大于 0.3 m。
 
2.最大动态定位误差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最大动态定位误差应不大于 10 m。煤矿井下人员精确定位系统最大动态定位误差应不大于 7.3 m。
 
3.最大位移速度
 
最大位移速度应不小于 7 m/s。
 
4.并发识别数量
 
单分站并发识别数量应不小于 80 个。
 
5.漏/误读率
 
漏/误读率应不大于 10-4。
 
6.最大传输距离
 
no form by the id.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作者撰写及网上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学习之用,如有内容图片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本站作侵删。